Saturday, October 27, 2012

早睡早起

昨天午餐和老婆聊到「現在最重要的事為何?」這個話題。我說的第一個是:協助「意門科技」成為一家有機、自然的公司 (也就是不用「農藥」及「化肥」培育的公司,此話後談)。第二個則是「早睡早起」。

老婆一聽到「早睡早起」就笑了出來。因為這聽起來像是小學生的週記。不過,雖然周遭朋友都知道我嚮往早睡,這部分我還沒做得透徹,特別是在女兒出生後,家事公事特別忙碌。

我接著說明理由:早睡早起其實是一種修行,而且是很難的修行。它本身是有特殊意義的。怎麼說呢?「早睡」表示在一天接近結束時,可以「放的下」。「早起」則表示在即將面臨一天的工作及挑戰時,可以「提得起」。能「提得起、放的下」,不就是一種豁達嗎?

也難怪一些大人物都是早睡早起的典型。例如蘋果現任 CEO Tim Cook早上4:30 就起床韓國總統李明博也是 4:30 起床,運動一小時、閱讀一小時;而達賴喇嘛,應該算是修行人中的修行人,每天作息是20:30 睡3:30 起。日本近來的「晨型人」風潮也在談早起的現象。

晚上不睡覺,不論是因為工作或玩樂,都是放不下、放不開、或「想多一點」什麼的表現。照佛家的說法,「貪」是煩惱的來源。雖然是否要「貪」是種個人選擇,不過一旦選擇,後果不論好壞,結果也要由自己來承擔。

我雖然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也無法感受到「靈魂」是否存在,是否會再上天、輪迴。但有件事對我來說是很真實的:每晚的睡眠,我都覺得是一次「死亡」。失去意識、失去反應力、也失去所有的記憶及思考。每晚睡下去,都可能不再醒來。因此會略為反省,今天是否已盡力、好好的生活。

能否「早睡」,對我的另一層意義因此是:「我能否坦然面對死亡?」換言之,當「失去意識」這件事來臨時,我是否可接受、面對它?這是需要去學習、甚至練習的。因為當「死亡」真的來臨時,就算你有一千件待做的事,都無法再處理了。你會「被迫」要「放下」。

對很多人來說,「死亡」是可怕、令人恐懼的事。雖然恐懼背後,多多少少都是因為害怕失去、無法「放下」。但若仔細的觀察:「無常」的確是生命的本質,甚至是種必然。與其抗拒,不如學習接受,對達到自己內心的平靜,或許較有幫助。

老婆班上的一位學生,幾天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四學生,花樣年華,這週稍早還開開心心的和大夥拍畢業照,前一晚還和同學相約一起上課。但人其實就離開了。對她周遭的人,都是難過及不捨。這位同學雖然我不認識,每個人的感受或也不同,但我學到的是:「死亡」和「無常」的確真實。如何去面對及理解它,對能否活好生命本身,是重要的。

每晚睡前,因此是個好的學習機會。可以問問自己:今天是否過得真誠、踏實,是否可心無掛礙的安睡、放下。如果不行,也沒關係,至少可以設立這樣的目標,慢慢去努力、實踐、達成。我現在的目標是:11 pm 前入睡,6 am 醒來。這樣可用 1.5 小時盥洗、寫日記及寫至少30分鐘的程式,再用另 1.5 小時來運動。這樣 9 am 前,一天最重要的事,就都做完了。

願大家晚上都可早睡,也可愉快早起,享受生命每天的美好 :)

5 comments:

terry.shoes said...

舜元:
早睡早起確實是人生一大難題
我已不知設下這個目標多少次
但每次總有強而有力的理由中斷這個計畫
希望你可以朝這個目標一步一步邁進
但是11:00pm睡覺好像還是不夠早阿!!哈哈
不過考慮到現實層面 11:00pm也很難達到
加油!

祝你一切順利 && 小朋友開心長大
Terry

Shun-Yun Hu said...


Thanks Terry! :)

其實這的確不易..
我發現難的其實不是做件事本身..

而是的確我們對 '優先順序' 的概念..
常常是把 '做事' 比 '不做事' 看得更重要..
現在開始體會到, 有時 '不做事' 也是重要的.. sometime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 the 'wrong thing'..

感謝提到目前的限制.. 現在目標是 11pm, 因為較 realistic. 不過理想當然是 更進一步, 10pm 睡, 5am 起.. 這樣早上多一小時可以閱讀.. that's for the next stage.. :)

感謝 comment, 也祝你一切順利!

SY

Zehe said...

想到的事情有點雜,故直接寫在自己的blog裡:P
http://zehews01.blogspot.tw/2012/10/blog-post_8659.html

Unknown said...

清晨是一天最棒的時段
用這段時間做最重要的事情再適合不過

Shun-Yun Hu said...

Thanks Zehe!

其實你談的作法, 我可以了解..

這也是一種做事態度, 也算是種認真負責任的態度.. 許多成功者 (依一般社會認可定義) 也可能是這樣把事做好的..

不過這邊可思考的或許是, 除了 '把事做好' '把事完成' 外, 是否我們會有其它的需求及目標?

例如關心彼此的狀態 (生理心理), 互助, 親情友情, etc. 許多成功的主管, 企業主, 後來都是家庭失和, 或失去健康收場.. 也許在拼事業時無暇考慮太多 '把事完成' 以外的事..

但當這一切都得到手後.. 接下來呢?

而是否有種作法, 是不論現在, 或未來多年後, 都不會後悔的作法?

這比較是我現在會去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