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0, 2012

關於真正的自由

上個月底,我的兵役結束了。退役證明書上寫著生效日期:「1011123日 零時起」。這是我正式成為「自由人」的時間。從今以後,我可以去世界任何角落,不再受到限制。

照說這是一件大事。因為過去十多年來,我一直被這個限制綁著,也一度極力想脫離。正確的說,是花過相當力氣試圖擺脫的。因為不能自由遷徙,多年前無法和初戀女友繼續在一起,導至最終分手。也讓我當年,雖然申請到國外全額補助的留學機會,卻終究無法出國。

不過,讓我有點訝異的是:這一天真正來臨時,我沒有特別的感覺。當天照常工作,也沒有慶祝,甚至周遭的人也不知。我反而在思考一個問題:我真正「自由」了嗎?

因為成長過程中總是遇到某些限制,「擺脫不自由、變得更自由」即成為我的追求及對事物的態度,包括:頭髮長度 (留過長髮、也剃過光頭)、衣著 (隨性到老婆和我交往的第一個條件是:以後穿衣由她決定)、工作 (做「自由」軟體)、及生活 (可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居住)

對「自由」為何,我過去的想法是:不受外在限制,可隨心所欲的做想做的事,這樣的狀態。所以,若想玩但不被許可,就是不自由;想出國卻被限制,也是不自由;當然這也延伸到,想買東西、或過某種生活,但受限於錢不夠或其它因素無法如願,這也是種不自由。

但就在我終於因兵役結束,得到「遷徙的自由」後。我反而開始思索:我真正自由了嗎?

關在監獄中的犯人,有自由嗎?殘缺沒有手腳、或活在貧窮的人,會是自由的嗎?沒有錢、關係、財產、或親友的人,他可能自由嗎?反過來說,一個手腳健全、行動自主、收入穩定、生活無慮、親友俱在、有這也有那的人,他就是自由的嗎?

換言之,是否「擁有」才會自由?而「匱乏」就表示不自由?

Viktor Frankl,一位納粹集中營倖存下來,但失去幾乎所有近親的奧地利心理治療師,被囚多年的體會是:即使在最痛苦及無人性的的環境下,人依然可找到意義。Nick Vujicic,一位從小就沒有手腳的人,透過持續的學習,不但會釣魚、開車、到世界各地演講旅行,他介紹自己的話是:「I'm Nick VujicicI love living life, and I am happy」。而孔子是這樣形容他最得意的弟子:「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若擁有就表示自由,那一國之君,或有錢人,應該會感到更自由及快樂。不過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更本質的問題不在擁有多少,而在「所欲」是否「可被滿足」。但無論已經有了多少,我們都還是可以想要更多,而導至匱乏或受限的感覺。

「環保一年不會死」(No Impact Man ) 的作者嘗試用一年的時間,實驗零碳排放量的生活。他在過程中體會到:

『我注意到一個事實,我發現當我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我的欲求並沒有消失,它只是轉移到下一個目標上。在某些方面,說「我想要這個」或「我想要那個」是不正確的,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想要」就像我們在說「我痛」一樣,如果我得到那個網袋,我只會繼續欲求其它東西。我在想,如果我明白欲求是人類經驗的基礎,還有它不會因為每天變化無常的欲望得到滿足而有所緩解,也許我就會自動步出那部享樂跑步機。』– Colin Beavan

因此有可能是,「匱乏者」依然可以自由,而「擁有者」未必就有「真正的自由」。就算自由是種「隨心所欲」的狀態,很多時候無法隨心所欲,與其說是被外界限制,不如說是受制於自我內心的期望。

印象中林清玄有次提到,關在監獄的人因為基本的行動或物質無法被滿足,心中也繫著外面的世界,因此不會感到自由或快樂。但受刑人的生活,就是古時所有高僧大德夢寐以求的閉關環境:生活規律、不受干擾、三餐有人提供,還有大量時間可閱讀及思考。

事實上,多數人都想要更多自由,因此會想透過「更多的」物質、權力、或名聲,來達到此目地。但實際上,因為慾望本身是無窮的,被滿足時或許可得到一時的快樂,但那並非一種究極的狀態。

若只是不停在暫時滿足,和下一個不滿足間,永無止境的擺動。那我們仍只是跑步機上的老鼠,跑著永遠不停的步。這種受慾望宰制的狀態,應該還是無法稱得上是真正的自由。

所以,何謂「真正的自由」?

這問題,在我讀到「環保一年不會死」作者被問到「最困難的地方在哪?」時,有了些答案。他是這樣回答的:

『是拒絕一切有包裝的東西,還是靠單車代步、溜踏板車、過沒有冰箱的日子?還是其它部分?以上皆非,最困難的是改變習慣,硬要自己脫離原來的軌道,學習過不一樣的生活。』– Colin Beavan

自由或許並不取決於「擁有」多少空間、物質、或權利。而在能否真正隨心所欲、不受限制。而這有兩個層面:表面上看來,是某個「慾」是否可不受限制的被滿足,但更細緻一點的問題是,能否掌握自己的「慾」,讓它「可被滿足」。

換言之,即使我們可持續消弭外在的種種限制,透過科技或錢來滿足慾望,但能否掌握自己、改變自己,不受制於慾望產生的慣性,或許才是「真正的自由」。

關於真正的自由,集中營活下來的智慧,或許值得參考: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 In that space is our power to choose our response. In our response lies our growth and our freedom." -- Viktor E. Frank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